景区概况

Scenic spot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概况 > 景区概况

嵩山典故

发布时间:2023-12-06 18:56:00 点击:5465

   

  尧访许由

  上古时,嵩山地区有一个许氏部落,部落首领许由品格高尚,不慕名利。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是唐尧年纪渐大,时时留心各部落的贤才,以备让贤。

  后来尧王听说嵩山、箕山一带许氏部落首领许由治理有方,人民安居乐业,就想把王位传给他。于是就派使臣到嵩山访贤并传达尧王的旨意。使臣们日夜兼程,来到嵩山地区,向当地百姓打听许由的住处在嵩山之南的隐士沟,于是就找到许由,讲明了来意。许由一听,连连摇头说:“感谢尧王好意,天下贤人很多,我许由连一个小小的许氏部落都治理不好,怎么能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呢?请您回去吧!”使臣无奈只好回去复命。

  许由猜想尧王还会派人前来,于是就迁居箕山,并和巢父结为好友。一日,许由让儿子下山采集火种,日将落山还未回来,巢父就和许由下山到冒烟的地方寻找儿子。他们穿过一道道山沟,在山下一沟沿边见到一只鼻子窜血的豹子,周围荒草地有搏斗的痕迹,许由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听到沟对岸儿子的应声后,才放下心来。谁知这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发了大水,沟里水急浪高,许由和儿子只能隔沟对望,过了好长时间水小了才淌水到了沟对岸和儿子会合,三人便带着火种,拉着死豹一起上了山。于是就留下了烟庄、豹沟、隔子沟等村名。

  不久,尧王听到使臣汇报后,亲自来嵩山访贤。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箕山找到了许由。当时许由正在犁地,尧王就深施一礼说:“上次派人来访,是对您的不尊重,这次我特意来请您出山,继承王位,治理天下。”许由委婉拒绝说:“我没有才德,不能治理天下,请您另请高明吧。”尧王说:“您是太阳,太阳已经东升了,而我还在燃着一烛之光,光焰微弱;您是及时雨,大雨已婚普降,而我的点滴之水真是微不足道。您继承王位,天下一定大治。”许由赶紧说:“您治理天下,大得民心,我就像鹪鹩鸟筑巢于深林,不过占树一枝,就像鼹鼠饮于河边,不过仅为喝饱肚子,我实在没有什么本领,还是请您回去吧。”

  许由的回绝,使尧王很一时找不到了话题,看到拉犁的牛屁股上绑着一只簸箕,就问原因,许由一笑说:“谁走慢了,朝簸箕打一下,它就知道是打它的。”尧王若有所思后明白许由是怕牛疼痛,就又问道:“这两头牛,哪头走得快?”许由说:“黄牛快,黑牛也不慢。”尧王点点头说:“啊,都快,还是您调理得好啊。”又劝他继承王位,许由还是坚决不答应,尧王只好打道回府。可是走了不远,许由追上来说:“大王,当着牛的面,没法说谁快谁慢,实际上还是黄牛快。”说完就又回头犁地了。尧王心想,许由爱牲口尚且如此,有缺点不当众揭短,有惩罚却不加重刑,肯定能做到爱惜百姓,只有再想办法请人出山啦。

  第二年春天,尧王又亲自到箕山,请许由做九州长。许由听了觉得心烦,赶紧捂住耳朵,尧王离开后就跑到山泉边洗耳朵,这时巢父牵牛到泉边饮牛,见他正在洗耳朵,就问他缘故。许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巢父,巢父一听,冷嘲热讽的说:“算了吧,还得怨你自己,你若不到处游走显露名声,怎么会有这种麻烦?你在这里用泉水洗耳朵,就不能再饮牛了,以免染污了牛嘴。”说完就牵着牛到上游去了。许由苦笑着说:“水是流动的,洗耳朵的水流走了,又有新的泉水生出来,人喝了也不会弄脏嘴巴的。”

  之后,许由仍旧过着隐居的生活,并经常到泉边来捧水喝。村人看他捧水很不方便,就给他了一只水瓢。他舀水喝了之后,就将瓢挂在树上。可是风一吹,瓢就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许由听了,又觉得心烦,就把它扔到了山崖下。许由死后,人们把他埋葬在箕山顶上,后来尧王封他为箕山公神。

  搜集整理:常松木

  大禹治水

  大禹为崇伯鲧之子,名文命,字高密,是尧舜时期嵩山一带部落首领。相传大禹生于嵩山脚下,一说生于西羌之石纽,后随父迁徙于崇地(今河南登封)。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崇伯、崇禹。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后代的人都称赞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并记载的“禹避商均于阳城……于阳城即天子位”。这里所说的“家”就在嵩山脚下,“阳城”即现在的登封告成。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日子。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治水效果不佳,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大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大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十三年中,三次经过嵩山脚下自己的家门,都没有回家探望。现在启母阙阙铭上还有“三过亡入,实勤斯民”的字样,意即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老百姓而勤劳奔波。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最终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这样,大禹劈九山,通九河,披九泽,划九州,铸九鼎,使天下达到了大治。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情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带留下了很多传说,如开凿轩辕关、水溅口,想把嵩山之阳的洪水导入黄河,但都没有成功,最后打开龙门口,撤干伊阳江,洪水才顺利通过黄河排入大海。为了治理颍河的洪水,大禹火烧蛟河,最终将颍河蛟龙锁在了今唐庄乡白疙瘩庙,留下了焦河、焦山等地名。最出名的传说还是闻鼓饷夫的故事,据《淮南子》记载:“禹治洪水,凿辗辕开,谓与涂山氏曰:‘欲饷, 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化为熊,惭而去。至嵩山脚下化为石, 禹曰:‘归我子! ’石破北方而启生。”现在启母阙上还有“大禹化熊”和“启母化石”的画像,

  由于大禹在治水中的功绩,舜让大禹摄行政事,到了舜老的时候,并按照传统的禅让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大禹。十七年后,舜帝去世,大禹继位,建都阳城。禹死以后,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式被废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由于大禹和妻子涂山氏治水有功,人们为表彰启的母亲涂山氏支持丈夫治水的功绩,便在中岳嵩山太室山的万岁峰下,建了一座“启母庙”,祭祀大禹的第一个妻子涂山姚,在少室山玉华峰下建了一座少姨庙,祭祀大禹的第二个妻子涂山娇。东汉时还分别在其庙前建设了神道阙——启母阙和少室阙。人们又在登封城东关建设了禹王庙,祭祀大禹,并以伯益配之。另外,嵩阳书院道统祠和观星台帝尧祠也分别供奉大禹。

  搜集整理:常松木

  周公测景

  周武王灭纣后,在返回西歧镐京的途中,来到嵩山祭祀天室山(周代时嵩山又称天室)。周武王认为周人是夏朝人的后裔,嵩山是夏部族的神山,嵩山周围的阳城和斟寻是夏朝建都的地方,而西周的首都镐京,偏居一隅,交通不便,不利于统治全国,而嵩山地处中原,物产丰富,文化发达,所以周武王想迁都嵩山脚下。但他返回镐京不久就去世了,临终前对他的弟弟周公旦说:“定天保,毋远天室。”意即建立新都,一定要在嵩山脚下。 “天亡簋”铭文记载了这一史实。

  周公为了完成周武王的遗愿,便决定在洛邑营建新都。但在占星术盛行时,迁都必须说出一些道理,周公就大力宣扬“王者必居土中”的舆论,即应建都天下九州中心的意思。同时,人类进入畜牧农业社会以后,发现播种与收获都有很强的季节性,早晚相差几天,收成就大不相同。人们希望收获更多更好的粮食。究竟什么时候该种植什么作物?什么时候适宜收获?这些问题都迫切地提了出来。因此,为了确定嵩山是天下之中,顺利完成迁都大业,为了服务农业生产,周公就决定通过测量日影的方法来确定“地中”,修订历法,这即史书记载的“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

  周公为了准确地测量地中和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借鉴大禹“以身为度”的经验,利用我国古代测日影所用的仪器 “圭表”测影,也叫立杆测影。所谓“表”就是直立于圭上的八尺木杆,“圭”就是放在地面上的平整土堆。周公在全国设置了五处圭表来测量日影,而嵩山脚下的禹都阳城就是当时的中心测量站。圭表测影的原则和方法是:一是圭与表成垂直角度(即九十度);二是圭表设置必须与当地子午线相吻合(即下南正北方向);三是观测日影,必须在每天的日中,日复一日,天天测影,把每天的测量的影长数据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每天日中日影的变化,找出季节的变化。周公根据年复一年的测量结果,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把表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这一天日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长。把一年中的日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一年日中日影最长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一个“回归年”。在一年中,把两个日中日影长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后,并逐步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因为,周公测景时,测得阳城夏至之日影长一尺五寸,当时人们认为大地南北长三万里,日影相差一寸,南北即相差一千里,而阳城影长一尺五寸,刚好位于大地南北的中心点上,即“地中” 之处。于是,就决定在嵩山脚下建立新都,因禹都阳城位置偏狭,岗岭起伏,不如洛阳地势开阔,物产丰饶,交通方便,又因阳城距洛阳一百多里,亦在王畿之内,因此就决定建都洛阳。《周礼》有这样的记载:“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阳阴之所合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负责天文观测的僧一行命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测景旧制,将土圭木表换以石圭石表,并在石表上刻上“周公测景台”五个字。因八尺之表,夏至之日的影长一尺五寸正好与石圭北上沿的长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故又称此台为“无影台”。现在,登封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

  搜集整理:常松木

  陈胜起义

  陈胜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陈胜起义是爆发于秦朝末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同伴们笑着回答说:“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贫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按次序编入戍边的队伍里面,担任了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斩首。陈胜、吴广于是一起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全国百姓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儿子,不应当立为皇帝,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做楚国的将领的时候,多次立有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果真把我们的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陈胜所说的正确。于是二人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将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这件事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考虑卜鬼的事,说:“这是教我们首先威服众人罢了。”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戍卒买到那条鱼回来煮着吃,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用竹笼罩着火装作鬼火,像狐狸一样叫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们夜里都惊慌恐惧。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互相示意的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守丞战败,被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议事。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秦王,进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

  在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起义军迅速攻占蕲县(今安徽宿县南),接着向西挺进,又攻占了秦朝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此时,起义军已拥有兵车六七百辆,骑兵千余,步兵数万人。起义军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举为王。张楚政权的建立,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陈胜以陈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出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吴广率主力西进,准备直捣咸阳,在战略重镇荥阳受阻,与秦军相持不下。陈胜又派周文率军直驱关中,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千辆,士卒数十万人。周文军所向无阻,迅速攻占了戏(今陕西临潼东),逼近秦都咸阳。秦二世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仓促组成一支军队,由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文军因孤军深入,又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接连受挫,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渑池之战,再次失利,周文自杀。秦将章邯乘胜东下,进迫正在围攻荥阳的吴广所部农民军。吴广因久攻不下荥阳被部将田臧所杀。接着,田臧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倾全力向起义中心猛扑。陈胜亲自率军迎战,不幸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败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贾杀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坚持了6个月,终告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的腐朽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其后,刘邦、项羽等各地农民起义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终于推翻了秦朝。陈胜吴广起义所表现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后世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搜集整理:常松木

  汉武帝嵩山求仙

  公元前11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前来游历嵩山,掀开了登封历史的崭新一页。

  汉武帝之所以要来嵩山游历,是因为仙人王子乔的关系。汉武帝当时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方士公孙卿以黄帝封禅升仙的故事忽悠他,说得他心花怒放,以致说出“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鱗(无后跟的小鞋)耳。”

  有一次公孙卿说,在嵩山缑氏山见到了仙迹,于是,汉武帝“乃拜卿(公孙卿)东使候神于太室(嵩山太室山)。”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两位因为汉武帝求仙不成被诛)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公孙卿建议汉武帝亲到嵩山求仙。

  次年,即公元前110年3月,汉武帝正式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语”,有大臣就献媚恭维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同时,命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门奉命祭祀岳神。从此,“山呼万岁”就成为一个成语沿用了几千年。同时,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 关于这件事,《汉书》记载:汉武帝“(次年)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汉武帝),上不言(汉武帝不说是否听到);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于泰山巅”。

  相传,汉武帝登游嵩山加封中岳后,又来到嵩山脚下逍遥谷口游览。登上一个山岭后,他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赞叹不已,说道:“朕游遍天下,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柏树呢!”汉武帝面对此树仰望再三,感叹之余,信口赐封它为“大将军”。封罢大将军,汉武帝在群臣的呼拥下,又朝后面走去。走没多远,迎面又看见一棵大柏树,这棵柏树要比“大将军”大得多,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但金口已开,没法更改,只好说: “朕封你为二将军”。当时群臣觉得加封得不合理,向皇上说:“这棵柏树比前院那棵柏树大得多呀!”汉武帝固执已见,大声斥责道:“什么大呀!小呀!先入者为主。”群臣吓得连忙叩头称“是”,谁也不敢再吭了。汉武帝继续往前走,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遂将错就错地说:“再大你也是三将军了。”群臣们面面相觑,再也不敢作声。因此,便留下了“先入为主”、“将错就错”等成语。

  据《神仙传》载,汉武帝刘彻一心求长生不老,游嵩山时听说九节菖蒲可延年益寿,遂采来服之。菖蒲为常用的中药,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因其根细瘦多节,故又有“九节菖蒲”之称。菖蒲能化湿和中、醒神开窍,是健脑益智、开窍醒神的主药。《神农本草经》亦记载它“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由于古药书有如此记载,所以后世不少欲求长寿者都将其奉为至宝,争相服食,愈传愈神。俗语云:“是药三分毒”,刘彻连服三年,不但没有得道成仙,反而烦闷不爽,不得不停止服用。李白并为之写诗《嵩山采菖蒲者》,“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说汉武帝最终亦难免一死,葬于陕西茂陵。这说明神仙是不存在的,长生不老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除此之外,汉武帝在嵩山求仙,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传说,如玉人峰、玉女峰、会仙峰、玉女台等。

  搜集整理:常松木

  十三棍僧救唐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为皇帝,建元开明,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南掠北夺,抓丁拉夫,宰马屠牛。逼得百姓有田不能耕种,再加上天灾大旱,每天闯潼关,到西路逃荒要饭的穷苦百姓,成群结队。

  当时,嵩山北麓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棍僧,专管种田护园。“王世充之祸”不但伤害了百姓,也波及到寺、庙、庵、堂,连僧、道两门也难逃脱这场灾难。一日,饲养牲口的棍僧智守,喝了两碗稀菜汤,半饥半饱的,来到打麦场上,靠着麦草垛,躺下来休息。

  麦草垛背面是条东西大道,智守躺下不长时间,听见有人在麦草堆背面,嘀嘀咕咕说起话来。一个男人口音说:“看来要困死在河南了,郑兵把守严紧,不放过关去一个……” 一个女人口音说:“唉呀!要不是那个郎中替咱‘垫刀’,咱也要挨一顿打呢。哎!我在那里拣了个石疙瘩,方方正正,上面还有字呢!”男的又说:“拿来我看看,‘李世……民’,哎呀!怕是皇家的玉玺。”

  智守听到这里,马上起来,走到麦草堆背面一看,说话的是一男一女,他们身边放着行李卷,像一对逃荒夫妇。智守对他们说:“什么玉玺,在哪里拣的?拿来我看看。”男的把一块方玉交到智守手里,然后又把事情经过讲给他听。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想闯潼关到西路逃荒要饭。昨天走到磁涧镇,碰到王仁则领着郑兵,把逃荒的人统统抓起来,年青力壮的男子抓去充军,老弱的去运粮草,打城墙。女的有的被奸污,有的被撵回河东。他们夫妇在郑兵抓人时,被挤掉进一眼枯井里,幸亏枯井年深日久,淤土填塞,没有跌伤。男人胆小躲到下边,女的胆大爬到井口张望,看到几个郑兵,将一个郎中绳捆索绑起来,骂他是唐王派的奸细,装进囚车里,运往洛阳城去了。郑兵走后,女的在绑郎中的地方,拣到这块石疙瘩。

  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对逃荒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对十三个棍僧又讲说一遍。寺主僧志操,对他俩说:“玉印是皇家之物,老百姓不能收藏。”说罢,送给逃荒夫妇一袋高梁面,劝他们远离洛阳这个是非之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个武艺僧议论起来。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合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而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毛贼。那个郎中一定是李世民假扮的,要设法搭救才是。

  十三个棍僧,越想越着急,个个发誓:“国家兴亡,僧侣有责。” 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要打救李世民,为国家立功,为佛门争光。当时,洛阳城门郑兵把守很严,早起卯时开门,日落酉时闭关。这天,太阳西沉,将到酉时,人们挤着进城的时候,十三个棍僧扮成挑柴的汉子,混在人群里,最前边一个就是饲养棍僧智守。

  智守从小就练成一手点穴技术。有一次他喂牲口时,有一匹海龙马性情暴烈,咬了智守一口,智守恼了,用劲朝马脑后骨上点了一下,海龙马腿一软,栽倒地下起不来了,从此海龙马看见智守就浑身打颤。他的点穴术在少林寺中称得起一家,从唐武德元年起,正式列为少林拳技法之一。他们来到城门口,智守故意打了个趄趔,将柴担一扔,施出点穴术点倒了几个人,人们在混乱的时候,十三个棍僧就混进城去了。上座僧善护的舅家是洛阳城里的,善护八九岁住舅家时,洛阳城就摸得非常熟。他们进了城,在善护的带领下,穿了几道街拐了几条巷,天麻糊眼的时候,来到土地庙街,分头向王城踅去。

  王城是新打垒起来的土墙城,高有四丈,宽有八尺。他们来到城墙暗处,去掉练功的“重身”,什么裹腿铁沙袋、肘骨铁袖圈、前后铁护胸、左右铁压肩等。每个人身上少掉几十斤重量之后,个个身轻似燕,顺着炮台楞角,使出平日练就的本领,没费多大周折,就越进王城。来到“禁地”监狱那里,只见戒备森严,巡逻禁卒来来往往,正在无法下手的时候,外号“半截僧”的普胜,疾如小猫,溜着墙根直向监狱门口爬去。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像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智兴、道光、善惠、明嵩接着又抓来几个。往来走动的禁卒就看不到了。善护抓起一个,细声问道:“你给老老实实地说‘钦犯’囚在哪里?如有半句瞎话,小心扭掉你的脑袋。”

  禁卒吓得浑身打哆嗦,连声说:“不敢!不敢!”接着把囚禁李世民的地方和掌管钥匙的人,详细地讲了出来。问明之后,棍僧们将捉到的禁卒,一个个捆住手脚,用毛巾塞住嘴扔到背角处。大伙搭起人梯,由昙宗棍僧带领智守与普胜,越过狱墙,进监狱救人,其余棍僧在外警卫。昙宗三个按照禁卒的话,行不到数百步,就到了内监门口。这里数盏明灯,照得满屋明亮如昼,有两个禁卒在门口把守。昙宗使了个眼色,普胜、智守来了个珍珠倒卷帘,飞身上了屋脊。没等禁卒看清,两个人又来了个鹞子翻身,飞将下来,卡住了两个禁卒的脖子,并随即提到暗处捆起来。昙宗一见两人得手,便转弯到掌管钥匙的总管门口,一个倒挂金钩,就把头垂在窗上,舔破窗纸一看,那个总管正在打哈欠。昙宗翻身而上,推门进去,飞步上去抓着了总管的衣领。那家伙直吓得面如土色,乖乖地交出了全部钥匙。

  昙宗得了钥匙,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里。昙宗开了监门,留下智守,自己就进了内监,转了两上弯子,看见李世民戴着一副大木枷,靠墙根坐着。李世民正想着难于脱身,忽听见脚步声,抬头一看,见个大汉走到他面前。他以为是夜里提审他呢,霎时吓得满身大汗。昙宗来到他跟前,随手拿出钥匙,开了大枷。李世民只觉得筋骨一松,头昏眼花差点儿栽倒地下。昙宗蹲下身子,就势背起李世民走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个人一齐离开了“禁地”。

  这时候,上座僧善护,寺主僧志操和都维那僧惠扬(左为日字旁),早把王城城门打开,等候在王城门口。十三个棍僧碰在一起上座僧善护说:“刚才捉到一个王城护卫长,从他口中得知,郑王王世充白天去虎牢关没回来,城中只有王仁则坐镇。王仁则因捉拿李世民有功,夜夜大宴群臣,今晚痛饮之后,去欢乐宫渡蜜夜了。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兵分两路,一路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人去捉贼子王仁则。

  在善护带领下,昙宗、善惠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拐过豆腐市时,只听高墙内传出一声喊爹叫娘的尖叫。他们停住脚,往前一瞧,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门楼前游荡。善护扛一下昙宗的肩头,昙宗向善惠他们一比手势,四个人来了个雷公飞天势起到近前,接着昙宗来了个五花起脚,四个郑兵还没懵过来,都被绑了个“狗吃屎”。昙宗低声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老实讲,若有半句假话,小心狗命。”

  被绑的人,吓得浑身抖糠,说他们是王仁则的护卫兵。 王仁则酒后去欢乐宫,路过这家门口,见院中有一女子相貌美丽,就进院去行房。他们四个在门口作护卫。昙宗听罢,留善护、道广、善惠在大门口警戒,他与明嵩闯进院去。过去迎屏,屋门口有两个郑兵发现他们,骂道:“杂种!谁让你们进院!还……”第三句话还没说出来,昙宗扑上去,来了个双手关门,两个郑兵应声倒地,见阎王去了。王仁则在屋里,正要对女子下毒手,听到屋门口的叫声不对头,“乒”一声把门紧闭起来,把灯也吹灭了。

  昙宗推了推门,坚如铁板,摸摸窗棂,是八方梅花铁如窗。他俩急得围着房屋来回转,就是进不去。当转到厨房门口时,闻到一口缸内有酸气。昙宗伸手一摸,是一缸柿子醋,他灵机一动,让明嵩把守屋门,严防王仁则破门而出,他自己找到一个洗脸盆,舀醋往屋墙的一块地方浇起来。原来这屋墙是土坯砌的,土坯遇醋,自然离骨散落,约莫吸两袋旱烟工夫,土坯墙上就被浇透一个大窟窿。昙宗向明嵩一比手势,让明嵩“咚咚”撞门,他趁机钻进屋去。

  王仁则发现有人钻进屋来,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急来个金沙飞掌,拨过王仁则手腕,闪进屋中,两个人就在屋中摸黑相斗起来。王仁则仗凭手中有剑,处处进攻。昙宗赤手空拳,时时招架。两个人斗了几个回合,不分胜负。一次,昙宗退到墙角处时,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他伸手一摸,是一缸泡菜,菜上面压了扇拐豆腐磨。他伸手抓起来,双手举起,来个白蛇吐信,照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仁则倒在地下。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

  明嵩进到屋里,灯光下,看见王仁则胸部与手腕处鲜血直流。那王仁则侧躺在地上,破口大骂,昙宗就势抓起一把棉絮,塞在王仁则嘴里。两个人用绳子将王仁则一绑,昙宗象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上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追志操他们去了。

  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抓到十四匹大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在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梁头,他骑到马上,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奔西路而去。没走多远,郑兵在身后追赶呐喊起来,他们快马加鞭往西直奔,眼看郑兵即将追上的时候,从西面闪出一队人马来,旗上写着个大“唐”字。李世民在马上看见大喜,原来这是前来找他的唐营兵将。唐营兵将让过他们十来个人,迎头与郑兵拚杀起来,直杀得郑兵人仰马翻,败回洛阳城去。

  这时候,十三个少林棍僧将事情经过,从头至尾向李世民细说了一遍,又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还有那枚玉玺,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

  因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封赐少林寺四十顷土地和水碾一盘,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僧,其他棍僧不愿做官,则赐紫衣袈裟一件,并允许少林寺自立营盘,养五百僧兵,平时为僧,战时为将。少林寺钟楼前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记载了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件事,后来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还被绘成白衣殿壁画,至今犹存。而昙宗现在还被少林武僧奉为头辈爷。

  搜集整理:甄秉浩

  武则天封禅嵩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 ,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 在位期间,以女皇身份封禅嵩山堪称中国封禅史上的千古绝唱,此举不仅使她成为中国封禅史上惟一的女性封禅者 ,而且是惟一的在泰山之外举行封禅大礼的封禅者。

  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封嵩山大功告成,封禅中岳夙愿终于得到满足。武则天革唐为周后,天授二年(691年)春一月,地官尚书武思文及朝集使2800人上表请封禅中岳。四年后,证圣元年(695年)九月,武则天将天地合祭,亲祀于南郊,又给自己加尊号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册万岁”,重申其代唐为周为天之授意。于是王公群臣、四夷君长,又请她封禅神岳嵩山。三个月后,天册万岁二年(696年)腊月甲戌(初一),73岁的武则天从神都洛阳出发前往中岳嵩山封禅。

  到达嵩山后,一切就绪后,为表示对天地神祗的虔诚,武则天进入斋宫沐浴斋戒。壬午(九日),在嵩山之南举行柴燎仪式,祭祀昊天上帝,以显祖立极文穆皇帝、太祖无上孝明高皇帝配享。甲申(十一日),武则天在左右大臣、四夷酋长的簇拥下登上嵩山,在登封坛上举行了最隆重的祭天仪式。武则天从南面登上登封坛,北向而立,祭拜昊天上帝之后,接着就举行封玉册、置活动。玉策是用金绳连编玉简而作成的,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玉填金为字。玉策放在玉匮内,玉匮长一尺三寸,用黄金绳缠上五周,用金泥封好,再放在 内,是用方五尺、厚一尺的石头刻成的。用金绳缠绕五周,再用石泥封,在四角放上十二枚距石,然后埋于登封坛内。最后用五色土封成上面直径一丈二尺、下面径三丈、高九尺的圆形。这样“登封”的祭祀仪式才算正式完毕。这在新、旧唐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武则天是循乾封元年唐高宗李治登封泰山故事而已。

  李峤在《大周降禅碑》中对武则天的封禅仪式作了详细的描述:“甲申,御金跸,登玉舆,环拱百神,导从群后,遂陵桂萼,攀松磴,跨峥嵘而出烟道,排列缺而羾天门,羽节高挥,上干鸟星之次;龟坛下映,俯瞰鹏云之色。琼文秘检,络之以银绳;宝算休期,探之于金策。交在灵于咫尺,受洪厘于亿万。然后徜徉烟霄,怊怅古昔,凝神于九天之上,游目于八紘。着触石之雷雨,爰覃作解之恩;仰斗杓之运行,仍布维新之令。是日大赦,改元为万岁登封元年。欢浃幽明,庆霑动杆。千龄之统,由圣代而连皇;万岁之音,自神山而周四海。休气低而翔辇,神光起而属天。”这是迄今为止,能够见到的对武则天在大周登封坛祭天的最直接、最详尽的文字记载。宰相李峤在《大周降禅碑》中还对女皇武则天大加称颂,“盖千帝所不能及,六籍所不能谈!……屈己登女皇之位,此之谓神力”。满足了登封神岳的大愿后,心情舒畅的武则天遂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免除了天下百姓今年的租税,并大酺九日。大周登封坛南有槲树,大赦天下之日曾在其树梢上置金鸡榜。

  丁亥(十四日),武则天禅于少室,己丑,御朝觐坛受贺。下诏内外三品官以上的赐爵二等,四品以下的加官两阶,并免除洛州百姓两年租税,免除登封、告成两县百姓三年租税。癸巳,返回神都洛阳。两个月后,武则天因为封禅日为嵩岳神保佑,又尊神岳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天灵妃为天中皇后,并加封夏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神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神为金阙夫人,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别为立庙。武则天还亲自撰写了《升中述志碑》文,由相王李旦书后,刻立于大周登封坛之丙地(东南角)。

  武则天封禅中岳,突破了泰山为唯一封禅之地的旧制,使嵩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座举行过封禅大典的神岳。而且使“登封”一词的词义“由登泰山封禅”而扩大为“登泰山、嵩山封禅”。更特别的是,此次武则天封中岳神为“神岳天中皇帝”,这在五岳中是第一个被封为“帝”的岳神,从而确定了其五岳之尊的地位。而其它四个岳,则均是在北宋时才被加上“帝”号的。当然,武则天封岳神夫人为“天中皇后”、启母为“玉京太后”、少室阿姨为“金阙夫人”,这都是前所未有的。武则天所封的三个女性,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突破。

  武则天登封嵩山,向天地告成功,求福佑,不仅借以粉饰太平,而且欲借以证明武周政权是天命所归,其本人也是功高德厚的一代圣主。为了纪念这次封禅大典,武则天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将“嵩阳号”改为“登封县”,将“阳城县”改名为“告成县”,以示其“登封”中岳,大功“告成”。

  搜集整理:常松木

  二程讲学

  嵩阳书院与河南应天府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新儒学的发祥地之一,以理学著称于世。宋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曾在嵩阳书院著书讲学,创立了“洛学”。 二人的著作后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