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赵克家

发布时间:2015-12-02 18:15:00 点击:472

赵克家,字成庵,徐庄镇费庄村人,清朝太学生,约卒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                

赵克家有土地276顷,但其富而不吝,乐善好施,以行善济贫而著名。

道光年间一次灾荒,庄稼绝收,野菜、树皮都被吃尽,农民纷纷卖地逃荒。赵克家把乡里农民所卖的土地全部买下。转过灾年,灾民还乡后,苦于没有土地。赵克家就把灾年卖地的农民请到家中,设宴招待,当众焚毁地契,把土地归还原主。乡里父老无不感激涕零。这次灾荒,赵克家还供给钟家楼全村村民吃喝一年。后来,钟家楼人为赵克家立碑表彰称颂。

《徐庄乡志》记载:“赵公素性好施,修路舍茶义举颇多”。徐庄镇人字沟村中间有一沟深丈许,两岸居民来往很不方便。道光六年(1826年),赵克家之父居正路过这里,见此情况,遂命其子克家捐资修桥。桥修成后,人字沟居民刻石立碑以志其功,碑中间镌刻三个大字:“赵公桥”。

道光年间某日,赵克家行至禹县阎寨村前,见一老翁从河上一块木板上走过去又退回来。赵公觉得奇怪,上前一问,方知河上这块木板是高门楼人架的,阎寨人凡过此木板者,必得掏钱,这老翁没钱,高门楼人要他拐回去。赵公立马找来地方官说:“我要在这里买些地,舍给农户耕种,不收地租,但每年必须在这河上搭桥。”在地方官的撮合下,这件事很快就办妥了。

据不完全统计,仅赵克家舍的刘碑岭茶地、马峪茶亭岭地,白沙桥地、蒋庄桥地、庙庄东岭修路地……就有200多亩。

清末,大多农民供养不起学生,赵克家慨然出资在费庄街赵家祠堂设立“公学”,聘请先生,专供交不起学费的穷家子弟上学,又在其家宅外设立“学屋”,聘请有名望先生,挑选“公学”中富有天资者到“学屋”重点培养,以期造就人才。另外,赵克家为了尊重孔子,还专门在登封县城施舍拾字纸地四十亩,种此地者要包拾城内字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