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王卓立

发布时间:2015-12-29 18:07:00 点击:566

王卓立字正一号梅窗。清乾隆年间,出生在唐庄镇东街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里,因他生在农村自幼就了解农民的疾苦,父亲王勋对卓立管教严。他聪明伶俐,从小就能刻苦学习。六岁就开始读书,八岁能熟背《论语》,十二岁上私塾,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外,还广阔阅读各种书籍,有些精彩之处反复吟诵烂熟如泥,作诗能出口成章,老师见他才识过人深得老师喜欢,经常教育他在社会上如何做人,说人生有荣辱之分和“流芳”“遗臭”之别。前者一人奉天下,德泽留后世遗爱留人间。后者奉天下一人,贪赃枉法,身败名裂,祸及子孙遗臭万年,家庭的影响,老师的教育为他进入任途,做官清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卓立二十岁时任直隶广州固始训导加一级署,息县教谕事,后又调任信阳州司训署学正事。一天他收拾行装向信阳州上任途中看到了连年旱灾,秧苗全部枯死,栽的水稻、颗粒不收,可官家照样收皇粮,民众无法生活,饿死路旁,无人掩埋。群众诉说没个完,到了官署一夜未入睡。他现在是自己返回家办事的好机会,他先拿起笔向皇上写奏折,请求乾隆皇上减免信阳州民众皇粮。自己又返家给父亲商量卖掉良田三百亩,来解救信阳州民众饥荒生产之急需。父亲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答应了他的要求,使信阳州广大民众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后来信阳民众为了报答他的恩情称他为信阳公,并在城南建有一座清官庙。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858年),又派人千里迢迢到唐庄东门外立碑,并在大门悬挂黑底金字红线“廉洁正直”匾。皇上还馈赠其父王勋为“齐职仕郎”官,并赐为“广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