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焦钦宠

发布时间:2013-11-15 16:59:00 点击:603

焦钦宠,字锡三,号樗林,河南登封人。登封名绅焦复亨之子。著有《樗林文存》、《樗林诗存》。与登封知县叶封编撰了《少林寺志》,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与景冬旸共同编纂《登封县志》十卷。焦家三代都编修志书,在登封享有盛名。

焦钦宠父亲焦复亨,字阳长,明崇祯末年征隐士,登封知县刘禋荐其应召,固辞不赴,自称箕颍外臣,闭户读书,至乐不倦。撰有《关圣世家》、《诗缶音》、《洛阳秋》、《缑籁》,还纂有顺治本《登封县志》。焦钦宠出生于明末,主要生活于清初时期,屡试不中,以明经辑志终其身。少年时,曾与郭文华一同读书壶丘。康熙年间中岁贡,曾任夏邑训导,学问渊博,所交皆海内名士。康熙十年(1671年),奉登封县令命,住少林寺长达几个月,采辑有关少林寺资料。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后,完成了《少林寺志》初稿。当时登封知县叶封颇为支持其事,遂使“万斛珠玉收贮箧笥”。此后约五十年, 焦钦宠之孙焦如蘅(字远倩)继承先祖之志,《少林寺志》初稿加以裁酌,在其基础上纂成了《少林寺志》。焦如蘅还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了乾隆年间第一部《登封县志》。

焦钦宠还曾参与编写了登封县志。入清以来,《登封县志》已数次编修。康熙年间,登封知县张圣浩以时移俗易,且旧志亦有缺略,意欲重加编次。适奉修志檄下,遂与岁贡焦钦宠、高一麟以及进士景日昣等人共相考订,编辑《登封县志》,重新编次为10卷。卷次为:图绘志,舆地志,岳祀志,建置志,山川志,职官志,人物志,方外志,物产志,艺文志。共8纲,领88目。此志突出名胜之区的特点,为突出此重点,采取了以下作法:卷首增加绘图,计疆域、县城、县署、文庙、岳庙、嵩阳书院、太室山、少室山、箕山、测景台、轩辕山、庐岩、石淙,龙潭、少林寺、垒石溪、五岳真形等地舆、建置连同胜景17幅,各图绘制细密工整。又因“嵩高居五岳之中,历代祭告巡幸鸿文盛典昭垂史册”,而特列岳祀志1卷。分载庙祀、巡幸、祭典、诏告。又专立方外志,载少林诸寺、观及高僧、名道。山川志以嵩山、太室山、少室山为主干,其后顺次以山、岭、岩、谷、洞、室、峡、穴、台、石、门、坡、口、户、坞等分类载述,详其位置与特点,凡有出处者必予注录。较以前诸志,内容大为丰富。在其它各目中,本志亦较前志充实。物产志采集了宋代以前古书中的奇产异物,多方辑佚,斐然成编,于考察本地物产沿革不无禅益。另外,此志中关于登封县田赋、户口的资料十分丰富。 此志《四库全书》存目,《皇朝文献通考》、《八千卷楼书目》、《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著录。

明末清初,焦钦宠家堪称修志世家,清代登封县志共修了五次,存者有四,佚者一。现存登封志,除明嘉靖志外,清代登封县志有顺治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志、乾隆九年(1744年)志,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志。而这四本登封县志的前三种,皆出于登封焦氏。佚失的清代登封县志即康熙张埙志,本张埙来任后“于是谋之邑荐绅大夫而与焦文学锡三(即焦钦宠)取旧邑志删繁扬芜,旁搜博采,远稽近收,勒成一家之言,为纲几十,为目五十有九,体裁谨严,经纬绵密,事增于前,文省于旧,辩而不哗,详而有要。”此书见《千顷堂书目》著录,翰林检讨耿介曾作序记述修志之经过。另外,焦钦宠还参与校正叶封《嵩山志》,并绘图。焦钦宠之父焦复亨纂修了顺治志,伯父焦贲亨和叶封编辑了《嵩山志》,焦钦宠编纂了康熙志,焦钦宠之孙焦如蘅,续修了乾隆志。祖孙三代于百年内连续修志数部,不愧为修志世家。

焦钦宠工书法,善分隶,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耿介编《怀嵩堂赠言》、《江琏画嵩山总图》,焦钦宠都曾为之题词。康熙十六年(1677),焦钦宠还撰书了《凝然改公禅师碑》,焦钦宠有款识题,立于今少林寺大雄宝殿前《道公行实碑》碑阴。

焦钦宠文学上也有造诣,主讲嵩阳书院时,和耿介、王又旦等互有唱和,有诗《和王又旦九日携同人登藏书楼》:“红树白云万壑秋,况逢佳节共登楼。窗中二室层层碧,槛外双溪日日流。仙令鸣琴能作赋,逋臣对酒漫消愁。相思南国音书阔,鸿雁几时慰旧游。”《和王又旦藏书楼》:“书院藏书书有楼,楼环三色望中收,不才幸坐春风里,立雪程门许我游。”另外,还有一些诗作流传,《川上亭四首》、《汉柏行》、《和冉觐祖阎大中丞抚军先生嵩阳书院创建道统祠》、《叠石溪中雨中观莲》和《王又旦藏书楼落成》等。而《面壁石》一诗也颇有禅味:“九年趺坐初何幻,只履西归是耶非。谁识本来真面目,空余月影悟禅机。”《轩辕踏雪》一诗是少有的描绘嵩山雪景的诗:“射策京洛还,恰逢上元节。灯月黯无光,但见少室雪。侵晨上尊岭,尊岭白玉结。冰花压长林,山高北风冽。寒鸦冻不飞,极目人踪灭。攀跌仗短维,俯视空一切。万籁寂无声,顿觉天地别。翻身入画图,心神两澄澈。” 并且,焦钦宠还有《重修千佛阁疏》、《跋鄢公墓表》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