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夏启

发布时间:2012-05-15 09:53:00 点击:558

夏启,夏朝的第二代君主。姒姓,大禹的儿子,其母为涂山氏,史称夏启、夏后启。他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父传子,家天下”由他开始而沿袭了几千年。

夏启的母亲是涂山娇。《中国历代帝王录》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女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感中生下启就死了。夏启从小没了母亲,由其姨母涂山姚抚养成人。登封城北启母石下原有启母庙,现仅存启母阙,城西少室山下有少姨庙,禹州城南柏塔山上有二姨庙,十八盘下偃师境内有少姨庙行宫,这些都是为纪念启的母亲和姨母而建立的。

 夏启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禅让制度频临崩溃的时期。早在尧舜时期,禅让制度已徒有其表。夏禹王晚年,曾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挑选东夷族首领皋陶作他的继承人,可惜他年龄太大,先禹王而死去。大禹王又选皋陶的儿子伯益当接班人。而夏启经常随大禹外出巡狩,会见各地的部落酋长,训练军队,发展生产,制订吏治和刑罚,参与国家管理,积累了治理国家的实践经验。伯益虽曾跟禹治水,却只管火攻,烧荒而已;后来辅佐大禹,也只有几年时间。所以夏禹王在会稽去世之后,伯益自觉其威望、能力和实力都不如启,就主动推让王位于启,并率天下臣民共同拥戴之。启既为“天下同仰”,于是在嵩山南麓的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筑钧台,也叫夏台,大享天下诸候,承袭父职而即王位。“钧台大享”实际上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国宴。

钧台大享的原因主要是夏启继位后,担心诸候不服,所以就效仿其父大禹召开涂山大会的办法,招待天下诸候。果然不出所料,夏启的同姓部落有扈氏(在今陕西户县),反对启继承父位,拒绝赴宴。九牧等部落请伐之,夏启说“不可。先王之德被于四海,其威盖于天下,防风氏轻慢涂山之会,先王可以戳之,何者?先王自信其德足以化天下也!今寡人初登大宝,德浅威薄,有扈氏不至,是吾德威不足以令其服。寡人罪当自伐”。于是增修德政三年,天下大治。至夏启三年已丑秋月,九牧、万国再请伐有扈。夏启乃命兴六师,用斋车载先王大禹之灵位同行,以借先王之威而使征讨师出有名。军队出孟门,过梁山,陈兵于甘(今陕西户县),誓师已毕,遂调兵遣将,击鼓向西进军。两军对峙,有扈氏国君敖奇,亲率猛士六百、顽民九千迎击,并驱逐毒兽向前冲撞。夏启的军队望而生畏,马乱车翻,士卒四散奔逃。出师不利,夏启不责备将士,而归罪于己,遂班师休整。期间,夏启“琴瑟不张,钟鼓不击,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并操练兵马,严肃军纪。数月之后,六师之兵个个奋勇愿战。夏启见时机成熟,再次誓师,并聚将帅共商破敌良策。夏启说:“毒兽不怕刀,只怕金鼓。良将不畏死而趋德。”于是命前锋奋击金鼓以惊毒兽,命军中广树义旗,善待降服之人。果然,毒兽闻金鼓而溃逃,有扈氏军队望风披靡,愿投降者三千人。其余冥顽不服者,皆击杀之。灭掉有扈之国后,擒敖奇回到都城阳翟,祭告成功于禹王之神庙。夏启在位九年,至乙未岁病逝。三年丧满后,召天下诸候,葬于箕山之阴。同时立夏启的长子太康嗣夏王位,以戊戌岁为元年。

嵩山一带夏启的遗迹很多,除钧台、启圣墓外,登封市告成镇东南有启母冢、石启洞,石启洞相传为启曾经居住的地方,周穆王游嵩山时,曾入于启室。近年来,在嵩山东麓新密市境内发现了新砦遗址,于是有学者认为新砦遗址即夏启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