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Cultural celebrities

当前位置:首页 > 嵩山文化 > 文化名人

崇伯鲧

发布时间:2012-05-27 09:44:00 点击:555

鲧,姒姓,颛顼之子,夏朝的建立者大禹的父亲。因居于崇地(今登封嵩山),被封为崇伯,故后人称崇伯鲧。在中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而鲧实际上也是一位为民谋福的治水英雄。

相传帝尧统治时期,先是大旱,之后又是大水。根据历史记载,这次大洪水,至少有二十二年之久。那时全中国都遭受洪水的灾害,情形凄惨,可怕极了。大地是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东西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雀鸟一样做窠巢。田地浸没在洪水里,五谷全被淹坏,飞禽走兽却一天天地繁殖增多,竟来和人们争地盘了。可怜的人们,不但要抵抗寒冷和饥饿,还要对付日渐增多的禽兽。所以人口一天天地减少了,只有鸟兽的脚迹所经过的道路,布满在洪水暂时退去和还未被淹没的的地方。

帝尧忧心如焚,但却想不出法子来解救人民的困苦,只得召集四岳和在朝的诸候:“请问四岳和众诸候,如今洪水滔天,民不聊生,有谁能去治理洪水,解救人民的痛苦?”四岳和在朝的诸侯都说:“啊,叫鲧去好啦!”尧摇头说:“唉,怕不成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能接受众人的意见。”四岳说:“除他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啦,试试看罢。”尧只得说:“好,那么让他去试试罢。”鲧当时便被派去治理洪水,可是一连治了九年,却没有丝毫成绩。为什么鲧不能治服洪水呢?原来他是用“堙”和“障”的方法来治理洪水。所谓堙障,就是拿泥土来填塞洪水,即将高的地方铲低,低的地方垫高。鲧指挥人们挑土运石,垒堤筑坝,来阻挡洪水。洪水无处外流,就往上猛涨;鲧见水涨了起来,就又下令继续加高堤坝。结果是形成了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憋在堤坝中的洪水,好像悬在人们头上挂在丝线上的千钧利剑,随时会丝绝剑落,夺人性命。结果鲧治水九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鲧 “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的结果是“害天下”,所以“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 因鲧治水失败,结果被帝尧派祝融(也有说是舜)殛杀于羽山(河南济源市东南)。

鲧奉尧帝之命治水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鲧盗息壤的传说。相传鲧接受了命令治理洪水,面对肆虐的洪水,他想,只要在村子周围建上高堤,不就可以挡住洪水了吗?可是,洪水滔滔,上哪里找这么多土石来修大堤呢?这时,从水里爬出一只灵龟,它告诉鲧:“天庭有一种叫‘息壤’的宝物,只要你能拿到息壤,往大地上一投,息壤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 鲧非常高兴,就见到天帝,乞求天帝将息壤赐给他,治理洪水,拯救百姓,但是天帝拒绝了他的请求。鲧心里挂念着在洪水中痛苦生活的百姓,于是他乘天庭守卫疏忽,偷走了息壤。鲧回到人间后,就将息壤往水里一撒,果然,息壤立刻迅速生长,洪水涨一米,息壤就长一米,洪水涨十米,息壤就长十米,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人们脱离了洪水的包围,高兴地又叫又跳,并开始耕种生产。后来,天帝知道了鲧偷走息壤的事,立刻派天兵天将下凡,收回了息壤。息壤一撤,洪水立即反扑而来,冲垮了堤坝,毁坏田园,淹死了好多百姓。尧王大怒,他发布命令说:“鲧只知道圈堤堵水,一旦堤溃,为害更大。治水九年,还不成功,该杀!”尧王将鲧囚禁在羽山,三年后,又将鲧处死。鲧死时,还惦记着受洪水祸害的百姓,心中愤恨不平。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拯救人们而受到处罚,鲧也因盗取息壤治水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因此被称为东方的普罗米修斯。

传说鲧死后其神化为黄熊,潜入羽渊。也有说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于是大禹从鲧肚子出生,因此学者多以母亲生孩子、父亲坐月子的‘产翁习俗’来解释。而《吕氏春秋·行论》却记载说,尧让天下于舜,鲧不得三公之位而与舜作难,“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大禹继承父业治水,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把洪水导入大海,平息了水患。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竭尽全力同洪水搏斗的同时,也以神话传说来表达他们战胜自然危害的强烈愿望。鲧和禹就是经过了神化的代表人们心愿的英雄。而神话故事中,鲧和禹治水的经历和挫折,也是他们自己与洪水斗争的曲折经历。最终人们依靠智慧,总结出了“堵泄结合”的治水方法。而鲧和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也被千年传颂。

鲧是活动于嵩山周围的夏部落首领,世称崇伯鲧。嵩山一带流传着大量鲧的传说,如崇伯上任、盗土治水、鲧黜玉溪、崇伯点化等。相传“鲧腹生禹”于嵩山脚下石纽屯,久而久之,人们将音念转为水牛屯儿,至今登封市区西的马庄、尚庄、张庄、左庄、王庄等几个村庄还叫作“一溜水牛屯儿”。嵩山太室阙阙名“中岳泰室阳城”旁有一三足鳖画像,文物学家吕品经过考证,在其《中岳汉三阙》一书中称其为“鲧画像”。嵩山浮丘峰西的山坡上有一天然巨石酷似鲧,故人称崇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