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Popular Science Park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园建设 > 科普园地

丹霞“魔鬼城”,打上干旱区的深深烙印

发布时间:2014-06-09 00:00:00 点击:440


乌尔禾魔鬼城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金碧辉煌,正是丹霞所拥有的坚硬岩性和多极侵蚀平台,才使得其“建筑”高低错落,结构复杂。
摄影/郭新

对西北干旱区丹霞型“魔鬼城”的了解,源于一个“美丽的误会”。

几位摄影师朋友从新疆回来后,向我展示了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雅丹”照片。而当我把这些照片给彭华教授看后,曾多次赴西北考察,对丹霞地貌研究多年的他却给了我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这些大部分都不是雅丹,而是丹霞。

彭教授告诉我,乌尔禾、哈密五堡、克孜尔等许多魔鬼城都被当成了雅丹,实在是一个“莫大的误会”。因为它们都发育在红色陆相碎屑岩系上,也就是红层,后随着地壳抬升,被流水和狂风侵蚀而成,岩性要比雅丹坚硬许多,而这些特征,都是丹霞地貌的鲜明“DNA”。

……

彭教授说,虽然西北的丹霞地貌并不少,且被发现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多,堪与东南和西南丹霞“鼎足而立”,但公众认知度却很低,大量干旱区的丹霞景观仍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

为了证实这两种魔鬼城究竟有多么混淆,我请来了一位常跑大西北,有着一定地理知识素养的摄影师朋友小余,拿出几张照片让他辨认。不出所料,他果然答了个“不及格”。可是,一个意外的趣事接着发生了他指着一张我随便贴在办公桌挡板上的福建武夷山照片说—“我知道,这个肯定是丹霞!”

我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眼前的照片上,丹崖绿树,飞瀑清流,弥漫着羞涩的盈盈水色,而桌上的那些丹霞型魔鬼城,却是“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般的奔放、干燥和苍凉。

的确,干旱区的丹霞,长着和湿润区的“兄弟姐妹”差异很大的“脸”,在一定程度上,它和雅丹地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如它们所构成的魔鬼城,都是一样的干旱、荒凉,看着像城堡,风声怪异,方向难辨。或许,这才是概念混乱的最重要原因。

在彭教授的指点下,一张干旱区丹霞的“素描”逐渐清晰起来—

首先,干旱之手改变了它。一般来说,湿润区丹霞只露出色彩明艳的“腰身”,也就是山顶和坡麓均被植被覆盖,只露出陡崖坡,而干旱区的丹霞则是“全裸”的,把逼人的红色完全呈现给天地,如克孜尔魔鬼城,就像是一座熊熊燃烧的火之城。

没有了植被的保护,加上强烈的物理风化—西北的狂风和暴雨,一些丹霞被打磨得“圆头圆脑”, 有着强烈风蚀作用的迎风坡可能形成许多奇形怪状的微地貌,如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蘑菇等,软硬岩层相间的丹霞表面也更加参差不齐。乌尔禾魔鬼城便是一个“典型”,当你驱车、骑马或骑骆驼走近“城郊”时,远远便可看到因风蚀而形成的三三两两的“士兵”,屹立在各交通要道“站岗放哨”。进人“城区”两侧的“建筑物”上随处可见口径约20厘米的“壁龛”,好像是曾用来供奉神像的小阁子。

而另外一些处于快速抬升区的丹霞地貌则存在着强烈的崩塌作用,崩塌不久的新鲜陡崖构成的石墙、石柱甚至是石矛,保持着鲜明的棱角。如天山库车大峡谷的部分地貌便似一把把利剑指向天空,让人联想起纽约城中密集的摩天大楼,那是魔鬼城中的“超级大都会”。

接着,彭教授为我摆出了几张图片,将柴达木南八仙雅丹型魔鬼城与乌尔禾的丹霞型魔鬼城作了一个比较,这下,我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雅丹型的土丘排列基本与盛行风向一致,“街道”和“房屋”结构简单清晰;而乌尔禾的地貌格局则受制于构造和流水,形成树枝状的沟谷和复杂的山块组合,“街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且坎坷不平;雅丹型魔鬼城中,一个片区里的土丘高度大致相当,没有突兀的高低起伏,而丹霞的空间结构就复杂得多,有的只高几米,有的却平地拔起百来米,这和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地壳抬升,形成多级侵蚀平台有关。

……

在深入这魔鬼城的纷争过程中,丹霞、雅丹这两大类魔鬼城的数量之多,形态之多样,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惊讶,这让我想起那座在热带雨林中被发现的古城吴哥窟,城中最为经典的雕塑便是展现魔鬼与神灵之间的一场纷争—它们用巨蛇搅动乳海,从海里翻出长生不死的灵药,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之战如果说魔鬼城真的是由鬼神建造的话,那么雅丹和丹霞必定就是两位法力无穷的“天神”,它们在西北干旱区的茫茫大漠上,各自排兵布阵,建造城池,争夺疆土,战争似乎正一触即发。

文章来源: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7期 撰文/石磊
             http://cng.dili360.com/cng/jcjx/2009/09102249.shtmlwww.dili360.com

编辑: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