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Popular Science Park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园建设 > 科普园地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

发布时间:2015-06-06 00:00:00 点击:579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质公园位于湖南西北部,属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北部与湘西北中低山区过渡地带,面积398平方公里,包含了砂石山峰林、方山台寨、天桥石门、障谷沟壑、岩溶峡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积、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等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内拔地而起的石崖达3000多座,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高达350米,石峰形态各异,优美壮观,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有重大科学价值。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质年代,由于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当切割至一定深度时,则形成由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

张家界的大地构造为稳定的陆地台块,以上下升降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不强烈。这样稳固的地壳基础,是武陵源景区内几千座石英砂岩峰林千百万年永不崩塌的真正奥秘。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来漫长的地史时期,由于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演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林、残林4个主要阶段。

方山、平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边缘陡峭、相对高差几十至四百米、顶面平坦的地貌类型,顶面由坚硬的含铁石英砂岩构成。如天子山、黄石寨、鹞子寨等处的平台方山地貌。

峰墙:随着侵蚀作用的加剧,沿岩石共轭节理中发育规划较大的一组节理形成溪沟,两侧岩石陡峭,形成峰墙。如百丈峡即属此类型。

峰丛、峰林:流水继续侵蚀溪沟两侧的节理、裂隙、形成峰丛,当切割至一定深度时,则形成由无数挺拔峻峭的峰柱构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画廊、矿洞溪等处的地貌特征。

残林:峰林形成后,流水继续下切,直至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残林地貌。随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继续,残林将倒塌贻尽,直至消亡,最终形成新的剥蚀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公布区的外围地带则为此类地貌类型。

张家界地质遗迹的独特性

地球上能与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类似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喀斯特石林地貌及丹霞地貌等,而可与张家界砂岩峰林进行比较的地貌区域在全世界仅约有四处:马达加斯加贝玛拉哈钦吉严格自然保护区;马来西亚沙捞月古纳的穆鲁国家公园;菲律宾巴拉望岛普村寨萨暗河国家公园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凯靖德山。此四个剑状喀斯特地貌的共同特征是:为海岛或海滨环境,均分布在南北纬20°内的热带区内;发育时代为晚第三纪以来;成因相对简单,均为石灰岩经地表溶蚀而成;具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代表了热带地区不同环境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动植物,具有充沛的降雨量。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世界上独有的,具有相对高差大,高径地大,柱体密度大,拥有软硬相间的夹层,柱体造型奇特,植被茂盛,珍稀动值物,种类繁多等特点,特别是其拥有独特的且目前保存完整的峰林形成标准模式,即平台、方山,峰墙,峰林、峰丛,残林形成系统地貌景观,在此地区得到完美体现,且至今仍保持着几乎未被扰动过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评价,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与石林地貌,丹霞地貌以及美国的丹佛地貌相比,景观、特色更胜一等,是世界上极其特殊的、珍贵的地质遗迹景观。

张家界的生物资源

由于地史的原因在第四纪冰川期,该区域未被大陆冰川完全覆盖,因而成为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期的避难所,所以古老孑遗植物以延续下来,使之成为中国植物区系中最有代表的自然遗产存地之一。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规定,园区境内共有国家保护植物57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等10种,二级保护植物33种;三级保护植物14种。

地质公园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大,植物的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生态稳定平衡,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有云豹、红腹角雉等一级国家保护动物和大鲵、猕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等二级保护动物。

张家界的人文历史

公园区及其外围各个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以及主要人文事件遗址等,全面展现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定居、发展、语言文化渊源以及与其他民族、中原文化交往的历史。

数千年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于特殊的砂岩峰林及溶洞发育区,峰林及溶洞生活环境已融入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习俗,民间传说、诗歌、舞蹈、民居、节庆等,皆反映了当地人民久远的历史渊源。

文章来源:http://cn.globalgeopark.org/gyzt/one/zhangjiajie/index.htm

编辑: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