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Introduction of scenic spots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服务 > 景点介绍

法王寺简介

发布时间:2022-08-10 14:40:36 点击:718

嵩山大法王寺简介

    法王寺作为嵩山名寺之一,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背靠玉柱峰,南抵缓丘,西依卧龙岭,纳千顷苍翠,东接“嵩门”,乘万仞高峰,山溪环绕,群峰拱围,被称为“中州第一胜地”,虽不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名录之中,但它的地位却不能等闲视之。
    中国建佛寺之始  嵩山大法王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建造最早的寺院,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座皇封寺院。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落成于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是已有1940余年辉煌历史的佛教丛林。
    历史沿革  法王寺之名,历史上多次变更,汉明帝刘庄于公元68年初建时赐时名“汉王寺”,其后于公元71年落成后,更名“法王寺”,法乃佛法,王乃至尊,喻法中之王也;三国魏明帝曹睿于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增建伽兰殿,更名:“护国寺”;晋惠帝司马衷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在寺左建法华寺,改封寺院为“法华寺”;隋文帝杨坚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建造舍利塔,敕封“舍利寺”;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敕补佛像,御封“功德寺”;一代女皇武则天于开皇元年(公元690年)赐名“御容寺”;唐朝后期,因唐武宗灭佛,法王寺日趋衰败,到了五代后唐,一寺分为五个院,分别以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命名。如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所述:“一寺五院皆皇封。”宋朝统一中国后,对寺院进行了修复,宋仁宗赵祯于庆历八年(公元1049年)合五院为一,赐名“东都大法王寺。”至此六个朝代七位皇帝御封的“大法王寺”,被载入史册,彪柄千秋。
    一代中兴  法王寺全寺现总占地面积六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恢复和修建晚清以来殿堂、楼阁、僧侣房舍260多间,重塑各种塑像50多尊,修复碑、碣、石刻近百品,历代彩色壁画600平方米,维护隋唐以来古塔6座,可以说是六院七进八方秀,金碧辉煌续新篇。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藏经阁),后有塔林。配殿建筑有:钟、鼓二楼、伽兰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三圣殿、六祖殿和禅武馆等。
     佛塔与舍利  塔分三种:一藏经塔,二和尚墓塔,三舍利塔,法王寺西侧和北侧共遗存有6座砖塔,其一是 “弥壑沣公禅师塔”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700年)。其二是建于大元延祐三年(1316年)的“月庵海公塔”,是嵩山地区精雕细刻的元代墓塔。另外在法王寺北侧,有一高三低四座砖塔,自西向东,分别被称为1—4号塔,塔上的原有塔铭均已丢失,其中3、4号塔无塔心室,1号塔15层,为方型密檐式,四壁有明显的砍凿痕迹和三排架梁卯口,四周残存有铺地方砖和石柱础,据此考古专家推测,可能塔身四周原有回廊。2号塔,方型单檐亭式塔,古朴典雅,造型极为华丽,为嵩山仅有。
    嵩门待月  “嵩门待月”是登封古老八景之首,它位于法王寺东侧有两个山头对峙而立,形状如门,每年八月仲秋节晚上站在西方圣人殿前看一轮浩月从门洞中升起,就像一大玉盘镶嵌在天上,清光满射。过去有很多文人墨客都邀朋携友或带佳肴,或抚管弦,来到法王寺饮酒赏月,高谈阔论题咏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