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奥嵩山 > 文化遗产

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二)

发布时间:2015-05-30 10:45:22 点击:487

近年来,登封开展了大禹文化产业开发全方位的工作,发起了浩大的宣传声势,本报积极应对。大禹之乡在登封的史证、遗迹,以及登封大禹文化对登封乃至郑州实现经济文化双跨越的价值所在,本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报道,在郑州市的读者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为此,应广大读者要求,从本期开始,本报将推出“中国嵩山大禹文化概览”系列报道,以期营造舆论,助推登封大禹文化发展。

《春秋外传》:“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韦昭注:“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淮南子》载:“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唐崔融《启母庙碑》有“鸿烈之言无爽”句。

《汉书》诏曰:“朕用事于中岳,见夏后启母石。”应劭注曰:“启生而母化为石,遂于石旁建启母庙,以避景帝讳,改曰‘开’。”颜师古注曰:“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化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穆天子传》载:“天子游于黄室(即嵩山太室山)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因入于启室。”

《帝王世纪》载:“阳城有启母冢。”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行动,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中载:“启母庙南有石阙,亦称开母祠。”

《嵩书》:登封为“圣王(大禹)过化之所……大禹功在万世……将乡民为其建的生祠改为禹王庙……祀大禹,以益配之……每岁添设春秋二祭,每祭用银三两……表章前烈崇报功德”。

《古今图书集成》卷56杨炯《少姨庙碑文》:“少姨庙者,故老相传:启母涂山氏之妹也。”

章炳麟《神权时代居山说》中说夏后所居曰嵩山;夏都阳城,即嵩山所在;古无“嵩”山,但以“崇”字为之,故《周语》称鲧为崇伯鲧,《逸周书》称禹为崇禹。”章炳麟《检论》二《辩乐》中说:“《世本》营禹都阳城。赵歧《孟子注》云:‘阳城在嵩山下,故因山以名其国。’”

禹都阳城,大禹治水、通嵩山轩辕山、启母化石的事迹,也分别见于《尚书》《国语》《孟子》《庄子》《楚辞注》等古籍。